首页 - 区块链 - 币圈 - 正文

建行数字债券允许比特币交易?业内人士:交易架构的创新值得赞赏

来源:e公司 2020-11-13 21:17: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尽管从此次数字债券的交易结构设计看,由于设立了特殊目的载体(SPV),建行与此次数字债券的发行无直接关系,且建行并不接受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银行交易,但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从债券本身的交易架构设计看,建行敢于“吃螃蟹”做创新,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尝试。

(原标题:建行数字债券允许比特币交易?业内人士:交易架构的创新值得赞赏)

针对有报道称,建行马来西亚纳闽分行将牵头发行一只计划总额30亿美元的数字债券,可用美元或比特币买卖该只债券。11月13日,建行纳闽分行对此回应称,该行并非债券发行人,而是该债券的牵头安排人和发行顾问,同时担任美元资金的清算与结算代理行。该行不接受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银行交易。

尽管从此次数字债券的交易结构设计看,由于设立了特殊目的载体(SPV),建行与此次数字债券的发行无直接关系,且建行并不接受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银行交易,但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从债券本身的交易架构设计看,建行敢于“吃螃蟹”做创新,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尝试。

SPV架构安排使建行并非为发行人

根据亚洲数字资产交易所Fusang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Fusang交易所与建行纳闽分行(CCB Labuan Branch)合作,将在中国境外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第一期1400万美元的数字债券。此数字债券于11月13日上市交易并于2021年2月26日到期。

Fusang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境外用户可以在Fusang交易所上通过美元、比特币购买该债券。该数字债券的年化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加50个基点,约为0.7%。

“可通过比特币购买该债券”起初被市场看作是重大的交易创新,不过,市场对此消息存在一些误读。尽管Fusang交易所接受比特币的支付方式,但建行并不会将比特币作为收款方式。资料显示,Fusang交易所会先把从投资者手中收到的比特币转换成美元,再购买该债权。

从交易结构看,此次数字债券设计了SPV架构,使得债券的发行人并非是纳闽分行,而是名为Longbond Ltd.(龙证有限公司),Longbond Ltd将发行该数字债券所募集的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入建行纳闽分行。

国内一投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债券品种看,该数字债券是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公开市场较为常见的发行券种,境外市场发行人通常也会通过设立SPV发行商业票据;所不同的是,中资银行在境外此前较少发行商业票据,且中资银行此前在境外发债时也少有设立SPV。

“境外发行商业票据设立SPV是标准操作,设立SPV可以实现发行主体与其背后实际募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风险的隔离,明晰各方关系。”上述投行人士称。

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马来西亚)战略及业务发展总监Steven Wong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在吸收银行存款,这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他表示,建行认为这是一次试点,一个创新产品。他还表示,建行不会从事比特币或加密货币交易。

建行谨慎“试水”STO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的数字债券发行属于STO(证券类通证发行)。类似于传统金融里的IPO或发债业务,但是加了一步技术环节,就是将股票、债券等证券再结合区块链上的Token(通证)进行数字化的表示。

“建行这次最大的创新,在于试水STO。”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证券类通证(Security Token,ST)以某种权益或特定金融资产作为支撑,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甚至房地产、基金份额、艺术品、黄金珠宝、收益权、积分等,都可以作为基础资产发行数字化的加密权益凭证。

上述投行人士也表示,建行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一方面,建行与数字资产交易所合作发行债券,而非中资银行境外发债惯用的通过承销商在公开市场直接发行。另一方面,Fusang交易所宣称这是第一只在公开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数字证券,个人投资者可直接购买。

根据Fusang交易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这是以建行存款做支持的首个公开发行的区块链数字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数字债券以数字通证(the Digital Tokens )的形式在Fusang交易所发行上市并进行二级市场交易,但出于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考虑,债券同样也会以实物形式的全球证书(Global certificates in physical form)做备份。

不过,上述投行人士也对该数字债券后续的可持续性发行提出疑问。他表示,尽管该债券总的发行规模计划为30亿美元,但首期计划只有1400万美元。且境外发债与国内不同,如果投标规模达不到事前计划的规模也可完成发行。银行发行普通的商业票据通常都有常规的机构投资者,这笔债券现在通过一个数字资产交易所以区块链的形式发布后,有多少常规机构投资者愿意转向该渠道进行交易值得关注。

“相比于在境外公开市场直接发债,通过此类交易所发债投资者还需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且机构投资者转换投资方式或投资渠道认购债券,通常也需要经过内部的合规审批,我比较好奇会有多少传统的机构投资者愿意通过该交易所投资数字债券。”上述投行人称。

国内外多家银行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债券发行

用区块链技术发行债券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境内外不少金融机构都开始尝试将区块链技术与债券发行场景相结合。截至目前,世界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均已推出区块链债券,摩根大通、汇丰银行、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维权)等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在尝试运行区块链债券发行系统。

不过,各家机构对区块链发债尝试的方向各有不同,国外一些银行探索的方向属于STO,而目前国内银行则主要是发挥区块链在分布式记账方面的技术优势,并不涉及区块链延伸的资金结算属性。例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就尝试在区块链公链上完成债券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该行去年9月使用在以太坊上的一种代币来发行2000万美元的债券,两个月后又提前赎回该区块链债券。

中国银行则在去年12月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债券发行系统,并运用于中行200亿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发行,该债券发行过程中,系统分步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将关键信息上链存储。

不过,随着数字经济的起步发展,STO是证券类资产发展的一种可探索的方向。郑磊表示,证券类通证和股票、债券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例如,证券类通证不像股票、债券存在一个中央清算公司,而是放在区块链的电子账户里。其安全性由区块链技术而不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保证,而且存储和流通的成本比股票、债券低,给用户或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并且,证券类通证参与利润分红的周期更灵活,甚至可以做到每天分配收益。将资产转换为区块链系统上的证券类通证之后,资产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大大提高,在很多环节采用智能合约,可以自动交易、分配收益、计算资产价格,极大降低了融资时间和成本,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给投资者带来了更高收益。

郑磊建议,对于STO这种数字金融创新,央行和证监会可以合作,挑选一些金融机构在小范围内发行STO债,仅限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和交易。央行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对交易、支付过程的透明监督,证监会可以参考国外STO已有经验,将其纳入证券监督体系,在双重监管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区块链数字资产化路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