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币圈 - 正文

全球支付巨头加持 数字货币能否打通支付流通领域

来源:36氪 2018-04-19 15:56: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巨头加持,数字货币能否打通支付流通领域?)

全球支付巨头公司 Discover Financail Services 已经宣布加入区块链行业组织数字货币商会(DDC),成为该商会执行委员会的正式会员。4 月初,日本金融业巨头之一瑞穗银行在福岛县富冈市的餐馆和其他场所进行数字货币测试。

另外,据 Usethebitcoin 整理,目前全球十大接受比特币的公司,包括 Overstock.com 、EGifter 、Newegg 、 Microsoft 、 Expedia、 PayPal、 Shopify 、Virgin Galactic 、Dish 和 Wikipedia。

虽然这些世界顶级公司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的支付,比特币支付也逐渐从非营利性机构向广泛的商业服务场景扩展,同时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已经可以在全球进行支付流通,但是,目前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功能的货币属性远不及其数字资产属性。

数字货币在支付领域的欠发展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国家政策,虽然各国政策不一,但目前仍有大部分国家都在推广比特币的使用。

2013 年,德国成为全球首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国家,美国、英国等国家也都可以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日本在 2017 年 4 月发布《支付服务法案》,正式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法,并通过取消 8% 的比特币消费税的方式推进数字货币支付。

在中国,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等 7 部委联合于 2017 年 9 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规定在中国,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研究数字货币,2018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研究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4 月 16 日,《人民日报》发文评论表示数字货币必须要落地支付功能,否则将会是昙花一现。

在大多数国家研究数字货币落地支付领域的情况下,为何数字货币仍不能像电子货币被广泛使用?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本身存在的逻辑漏洞,或许才是其主要被人们作为数字资产进行投机而不能落地支付的原因。

中本聪最初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认为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能够减少第三方如银行等的干预,降低中间费用。以银行间转帐为例,手续费一般按照转帐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目前跨行手续费约为 5 ‰,异地转账手续费为 1 ‰— 1%,而跨境转帐除了支付以上手续费以外,还需支付 50-200 元每笔的电报费。

基于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虽然无需向银行等机构提交费用,但为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每一笔交易必须交付一定的手续费给 " 矿工 ",且手续费与交易金额大小和距离无关,只按比特币交易的字节收费。即数字货币支付这种方式,对于金额较大及跨境更有利,以比特币转帐为例,一笔普通交易约占 250 字节,手续费约为 0.001-0.0015 个比特币(约为 20-30 美元)。

对于小额交易,特别是交易量甚至不足手续费所需的比特币交易而言,每笔 0.001-0.0015 个比特币的手续费过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扩容,等累积到一定金额再让 " 矿工 " 打包上链,即链下支付。

以闪电网络为例,其便是一种由链下交易构成的网络,参与者可以将日常的小额交易,转移到基于比特币主链的第二层交易网络中进行,通过建立支付通道来降低手续费,实现即时交易,然后再将小额交易打包上传到区块链中。

同时,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数字资产,具有短时间内升值和贬值的巨大空间,如何与实物较为稳定的价值挂钩?目前还未找到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

" 去中心 " 或许渐渐会被 " 分布式中心 " 所替代,最终维持这个世界的原貌—— " 中心化 "。

在支付领域,数字货币与目前的法定货币相比,核心优势在哪儿?谁会是这一场潜在变革的最大获益者?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其面向的是数据时代的 " 交易基准共识 " 的发掘,有利于减少因信用问题而造成的货币贬值问题。

以中国为例,铸币权是国家专有权力,未来被政府承认的数字货币,其发行者只能是人民银行,即另外一种形式的法币。但正如日本央行副行长宫井正义此前表示,如果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势必会改变系统现状,并且目前无法证明其是否真的可以带来财政稳定。

当下中国的电子支付领域已被支付宝、腾讯微信所垄断,若中国未来发行国家数字货币,以目前的用户体量、资金和技术实力而言,阿里和腾讯或将延续目前的优势。此外,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正在研发以本公司为核心的公链,试图营造自己的生态系统,正在为这场潜在的变革积极地准备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