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票据市场创新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12-18 04:52: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加快票据市场创新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

■票据是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能有效解决企业间货款拖欠的问题。商业汇票能以背书转让的形式在企业间流转实现支付,以票据结算替代应收账款,能使企业应收应付款项得以转销,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缩减了票据交易的中间环节,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至11月份,票交所票据承兑发生额为16.1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贴现发生额为8.72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其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票据超过80%,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的融资需求,票交所探索搭建贴现主体自主询价、系统撮合交易、线上清算交割的全国性贴现服务平台,建立贴现环节的银企互通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

中国的票据市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建立的金融子市场之一,在服务中国经济市场转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对票据市场进行了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票交所自成立以来,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制定统一的业务规则,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为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相对于银行贷款,票据融资手续更为简便,可获得性更强。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需要存放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缴纳少量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银行信用担保融资,因而成为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票据市场是有效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以来,票据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支付和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调控的重要场所。

票据是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能有效解决企业间货款拖欠的问题。商业汇票能以背书转让的形式在企业间流转实现支付,以票据结算替代应收账款,能使企业应收应付款项得以转销,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在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在商品贸易中大量采取赊销方式,产生了大量债务拖欠现象。正是为了解决企业大范围的货款拖欠问题,我国才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票据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时至今日,企业生产过程中货款拖欠的情况仍然存在,票据的使用将有效解决企业间大范围货款拖欠问题。

票据融资手续简便,成本低,能较好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于银行贷款、债券和股权等融资方式,票据融资手续更为简便,可获得性更强。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需要存放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缴纳少量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银行信用担保融资,因而成为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

同时,与贷款相比,票据流动性高、周转更快,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在2017年,票据融资平均利率为5.08%,比一般贷款利率低0.67个百分点。

票据再贴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票据市场是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的重要平台。我国自开办再贴现业务以来,一方面通过再贴现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水平,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种类再贴现票据的选择,引导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投向,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有效地促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

为票据市场规范发展筑牢基础

票交所是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为认真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职责定位,票交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重塑市场秩序,为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呈自然发展状态,虽然能够较好地发挥市场的创新能力,但随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票据从支付功能向融资交易功能演化时,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票据交易长期以纸质票据和线下交易为主,电子化水平低,信息不对称严重,操作风险较大。二是票据融资交易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实际,票据交易行为不规范。三是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四是部分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利用票据业务灵活、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等特点规避监管,由于票据交易的链条较长、交易结构复杂,致使关联性风险不断累积。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相继爆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各种乱象浮出水面,亟待治理整顿、重塑市场秩序。

从国内外经验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相比其他金融市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短板。市场参与者也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提高票据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推动建设上海票据交易所,并发布《票据交易管理办法》。

票交所于2016年12月8日正式开业运营。票交所是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为认真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职责定位,票交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重塑市场秩序,为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实现纸票电子化,降低操作风险。过去票据市场长期以纸票为主,电子化水平较低,存在伪假票多、信息不透明、交易成本高、操作风险较大等弊端。票交所推动纸票电子化,在纸票贴现环节截留纸质凭证,将载体、格式不统一的纸质票据,转化为系统中标准化的记账式票据,后续票据交易、结算、到期托收均以电子信息形式处理。这些举措促进了票据业务的电子化,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效率。

二是建立票据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实现票据交易主体多元化。票据市场本质上属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理应成为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票据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持牌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产品均可以开展票据交易,同时对参与者的资质提出了要求,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在人员、制度、内控等方面合格的机构才能开展票据交易,有利于丰富投资者群体,逐步建立票据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

三是确定唯一的“票据信用主体”,便利票据定价。在《票据法》确定的票据付款责任框架下,在《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和《票据交易主协议》的保障下,票交所将贴现后票据的信用主体明确为承兑行、贴现行、保证增信行中无条件付款责任主体中信用级别最高的主体。“票据信用主体”的唯一性将便利票据定价,促进交易员的交易判断和决策,并为票据收益率曲线的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实现票据交易标的标准化,满足银行间市场大宗交易的特点。以往,票据交易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每一张票都是唯一的,单张票金额相对较小且不可拆分,这导致票据交易难以像债券一样进行标准化交易。票交所通过提供挑票、打包等功能,在交易环节将票据改造为类债券产品,满足了银行间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需要进行大宗交易的特点,提高了交易效率。

五是提供银行间市场通用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满足机构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票据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类似,具有参与主体为合格机构投资者、交易频率较低、单笔交易金额较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采用以询价为主的交易方式。票交所提供转贴现、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等交易品种,引入询价交易、点击成交、匿名点击等多种交易方式,有助于促进票据市场的对手方发现和价格发现,显著提升票据交易的效率。同时,以票交所生成的标准化电子成交单取代传统的线下纸质成交合同,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市场透明度。

六是实现票款对付(DVP)结算,降低结算风险。过去票据交易的交票和付款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结算风险较大。票交所通过统一电子平台实现直通式处理和票款对付(DVP)结算,消除了结算环节时间和空间的不对称性,提高了结算效率,降低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七是建立票据交易业务规则体系,切实防控风险。票交所发布了一系列业务操作规范,明确了票据市场参与者的准入、信息登记、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的相关要求,建立了票据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和管理框架。同时,依托票据市场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监测方案,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票据市场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分析,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票据市场步入新时代

票交所通过对票据业务链条的全面系统梳理,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在充分征询市场意见的基础上,就票据交易、纸票登记、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业务发布了十几项配套操作规程。

票交所成立以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准、制订规则、提高效率、创新产品、防范风险,推动票据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

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保障市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是票交所的核心业务系统,获得“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和“2017年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票交所先后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试点上线、推广实施等建设任务,并响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丰富系统功能。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8次升级,包括新增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优化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服务,推进托管账务管理子系统建设,推出特殊场景业务处理功能等。系统核心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有序推进纸电票据融合,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纸电票业务融合是建设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重点工作。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由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移交切换至票交所运营。该项工作被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评为“2017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在市场成员的配合下,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交易融合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纸电票据同场交易。本次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工作是全票据市场统一投产上线,涉及2361家法人金融机构、90901个参与网点,一次性将约154万条存量电票数据由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迁移至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涉及面广、情况之复杂在国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尚属首例。

积极推进直连接口项目建设,切实防控操作风险。票交所于2017年1月启动直连接口项目建设工作。在直连模式下,金融机构从业务发起、报价询价、授信审批到清算结算,全部在内部系统的管理和监控下完成,使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时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闭环,从而扩大交易系统风险防控的覆盖面,提高风险防控有效性。2018年1月29日,票据交易系统直连接口项目正式投产上线。截至目前,共有1186家会员单位、80639家系统参与者直连接入,占交易系统参与者的82%。纸电票据交易融合上线后,超过90%的交易业务都通过直连接口办理,有效阻断了票据市场的操作风险。

建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实现票据市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突破进展。继2016年底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建设取得进展之后,2017年10月,根据人民银行的安排部署,票交所会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中钞信用卡公司、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和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共同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建设。2018年1月25日,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顺利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了区块链技术前沿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具有业务功能完善、系统性能提高、安全防护加强、隐私保护优化、实时监控管理、服务生产应用等特点,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突破。

积极开展再贴现业务系统建设,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安全高效的平台。2017年9月,票交所顺利建成再贴现业务系统,所有具备再贴现业务权限的319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均可通过票交所开展再贴现业务操作。这一系统获得了“2017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再贴现业务的电子化,推动了人民银行对再贴现业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提升了再贴现业务的办理效率,降低了再贴现业务风险,确保了再贴现工具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2018年,再贴现业务系统累计办理业务5833亿元,再贴现余额达到2700亿元左右,再贴现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0%,投向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有效支持了再贴现政策的精准“滴灌”。

完善业务操作制度体系建设,市场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票交所通过对票据业务链条的全面系统梳理,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在充分征询市场意见的基础上,就票据交易、纸票登记、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业务发布了十几项配套操作规程。通过统一平台、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票交所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模式,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地域限制,加强市场监测,有效提升了市场信息和业务行为的透明度,抑制了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票据市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票据市场风险案件数量相比前几年明显下降,市场风险得以有效防控。

两年来,在票交所和市场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票据市场的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票据业务的电子化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总体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第一,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加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缩减了票据交易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有助于缩短融资链条,降低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至11月份,票据承兑发生额为16.1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贴现发生额为8.72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其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票据超过80%,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2018年前三季度,电子商业汇票支付量为5650.11万笔、金额为39.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95%和66.08%,企业对票据的支付需求与日俱增。

第二,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显著提升,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和融资渠道。票交所积极推动纸票电子化,先后完成ECDS移交切换和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工作,推动形成全国集中统一的电子化交易平台。目前,电票签发占比也在不断攀升,自2018年以来,电票承兑量占全部票据承兑规模已接近95%,贴现占97%。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效率,满足了企业安全、高效、便捷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融资的需求。

第三,票据市场参与者种类不断丰富,票据业务模式向规范化转型。截至目前,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共接入法人机构2628家,系统参与者98223家。票据市场参与者既有银行类机构,也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非法人投资产品。交易主体的扩容激发了票据市场的潜在活力,推动了票据交易动机、交易需求和交易模式的多样化,为票据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新的票据业务模式下,各金融机构相应地完善了自身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探索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

票交所利用票据流通性强、信用可顺畅传递的特性推出“票付通”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线上票据支付模式。

票据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服务实体经济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在调研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专门分析了票据贴现情况;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专门分析了票据市场情况;人民银行近期大幅度提升再贴现额度,这些都凸显了票据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将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优化票据应用场景,推动票据创新产品。

一是推出“票付通”业务支持供应链企业线上票据支付。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当充分发挥上海票据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票交所利用票据流通性强、信用可顺畅传递的特性推出“票付通”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线上票据支付模式。通过将票据支付嵌入供应链平台,将票据的线下支付转移到线上,以确保票据支付和B2B平台交易完成互为前提条件,解决票据“打飞”问题。

二是发布票据市场首条收益率曲线为票据市场定价估值提供参考。票据市场经过40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定价机制上,票据市场自发形成了一套基于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定价方式。票交所依托统一票据交易平台数据集中的优势,自主研发了票据收益率曲线,为市场参与者确定票据资产的估值提供了公开、透明的参考,不仅有助于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更好防控风险,加强对票据资产的风险管理。

三是通过构建银企互通平台优化小微企业贴现服务。目前,在贴现市场上存在银行与持票企业在地域分布和信息获取方面不对称的问题。票交所系统集中了国内主要金融机构法人及分支机构,具有连接金融机构主体数量多、范围广的优势。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的融资需求,票交所探索搭建贴现主体自主询价、系统撮合交易、线上清算交割的全国性贴现服务平台,建立贴现环节的银企互通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切实降低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

四是探索以标准化产品盘活未贴现票据融资功能。据统计,当前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中,有意融资但难以贴现的票据占比约为20%至40%,这部分票据的特点主要有: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已承兑未贴现的银票意味着银行信用已经附着其上,但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为拓宽“三小一短”未贴现银票的融资渠道,提高其流动性,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可以探索借鉴国际国内已有成熟经验的资产证券化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消除市场割裂,将全国各企业分散的未贴现银票整合起来,化零为整,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结构多样化的优势,实现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通,使票据融资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浦发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